前幾回已經說過爵士系統「長人組」、「側翼組」、「控衛」的基本架構,以及其「擴大空檔」的基本方針。而現在讓我們來假設當空檔被擴大到外線時,側翼組會面臨什麼樣的情況。


我們繼續假設側翼組們還是一樣「訓練有素」,他們心思機敏,跑動勤奮,覷準機會繞出去拿到球。不過在他們拿到球的瞬間我們有兩點事項要注意:一個是前面一再提及的「擴大空檔」方針,另一個則是總教練Sloan對籃下攻勢的偏好。
 
於是,雖然你在外線空檔拿到球了,但如果你不是Hornacek,而你卻出手了,這時根據爵士系統精神以及Sloan的價值觀,你恐怕就會很「值得商榷」了。
 
Giricek,就總是如此這般地進入「商榷名單」中。而Kirilenko,嗯,根據Deron的說法,這種情況下他如果看到加時勤練的Harpring與練完球扭頭就走的Kirilenko同時繞到空檔點上,他當然會選擇把球傳給Harpring啊!


不過我們在這邊還是假設Kirilenko拿到球了。事實上,就算Kirilenko在外線空檔拿到球,他還是很少投,上季他每場平均才出手6球,三分線外更只有1.1球。而就算投了,也是猶猶豫豫、不太自然,三分命中率竟然只有兩成出頭。
 
就算扣掉他投籃自信不足的成份不看,或許我們還可以辯稱說這是Kirilenko深得「擴大空檔」之精意,不胡亂出手而尋求整體更好機會的表現。也許真的是這樣吧,但我認為Kirilenko有時候還真是有點「矯枉過正」到「小生怕怕」了,就像上回說過的、他在近籃框處得到空檔、卻還是短傳給跟進的Boozer得分的例子一樣。


這也就是說,Kirilenko可能是過於在意那個「擴大空檔」的戰略方針而導致其在外線持球時的威力遠不如他在內線之時。但,這也不代表說他在空檔得球時就必須這樣戰戰兢兢呀,有時候我甚至感覺他在外線持球時還真的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而這,就正是他大前鋒(長人組)轉職小前鋒(側翼組)之最不適應的地方了。
 
就算他打的是側翼組,在內線拿球時他還能打個濫仗或妙傳給其它長人,因為他本來就是個大前鋒嘛,在內線做綠葉可以說是輕鬆寫意。但不幸的是側翼組也有很多機會在外線拿球,故此時其「大前鋒屬性過剩」的困境就出現了。


Kirilenko的運球在鋒衛球員中並不算好,所以此時他無法透過運球切入來擴大長人組或甚至是自己的空檔。他的外線信心不足,對手也知道這點,所以看到他在外線持球作勢進攻時根本沒人會怕,這樣一來他當然無法替隊友擴大空檔,而他本人、也不敢出手。
 
他比較棒的就是傳球,不過他優秀的是傳球的企圖心與視野,除此之外他無論是組織決斷力或傳球本身的能力都還是比不上正牌的後衛,在內線短傳妙傳還可以,但要他從三分線外就用傳球來組織攻擊,也實在是強人所難了。
 
他本是大前鋒,現頂到小前鋒已經夠苦了,你現在還因為他傳球不錯而希望他用後衛的方式去擴大空檔,這真是太也悽慘。


所以Kirilenko在外線持球時會四顧心茫然,說到底終究是他的屬性(他的球路與他的才藝)根本就不適合做大前鋒以外的事啊!更有甚者,雖然在傳統籃球思維上小前鋒與大前鋒的同質程度較高,但在爵士隊真不巧,這兩個根本是大相逕庭的概念啊!
 
所以,原始設定上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大前鋒與小前鋒,在進入爵士系統之後因為任務的分化與精緻化,而使得他們的共同點只剩下「前場工作」一項,而相異程度卻是越拉越開了。
 
大前鋒繼續待在前場,繼續在低位「左右」活動,而被提高為進攻核心;小前鋒則因其機動性而特化為全方位的配角,不過就算是配角中的王者,還是配角。


於是順以上思路下來,材料已經差不多齊備,我們現在終於可以來試著狂想:「是否真的存在能夠於爵士系統中挑下小前鋒要務的大前鋒。」
 
而根據以上的材料,我們將有以下幾個要點必須關注:
 
首先他必須能在前場工作,這是「前鋒」的定義。他還必須兼具力量與機動力。具有力量是「大前鋒」的定義,具有機動力則是勝任小前鋒的基礎。
 
但這樣的人,我們只能說他是「全能前鋒」,並不代表他就能在爵士系統的側翼組生存。
 
事實上Kirilenko就是符合以上條件的全能前鋒,而目前為止他在爵士系統側翼組卻活得很痛苦。
 
其中關鍵有二,分別在本系列第二篇以及本篇前幾段說過了:一個是Kirilenko他「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內在問題;一個是他運球不甚佳、外線乏自信、能傳卻不能組織的外在問題。


於是從這裡,就又產生兩個條件:一個就是在本系列第一篇說過的、在爵士隊打側翼組所需之獨特的綠葉智慧(或說特質)。另一個,則是具備所謂「傳、切、投」的三重威脅。
 
然而這樣的條件,實在太苛。於是或許可以在「三重威脅」上放寬一些。
 
關於這點,我個人認為傳球能力可以刪除,因為Kirilenko其實是有傳球能力的,而令他傳球無法充份發揮威力的應該還是缺乏對總體陣型的組織概念。所以我打算把這個對系統的概念歸類到「內在因素」上面去。
 
也就是說,擁有「能夠充份體會到爵士隊側翼組精髓」此一特質的人,在這一點上自然就會及格。最好的例子,就是Harpring,他傳球能力其實不怎麼樣,切入算是平平,但他不怕死的美式足球切入風倒是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不過Harpring外線倒還不錯,曾進過一次170俱樂部。不過他算不是算是大前鋒呢?我覺得也不能算,因為他的低位動作並不典型,並不真正具備一個職業等級的內線球員該有的禁區腳法。
 
話說到此,不禁又令人想到爵士隊的中鋒Okur。
 
Okur是上季爵士全隊三分球出手最多、命中最多、命中率第二高的傢伙,然而他卻是毫無疑問的「長人組」成員。
 
乍聽之下,還真是荒謬,不過其中理路,倒也不是無跡可循:一方面是他不具備後場球員該有的對球控制力,另一方面是他在內線的腳步完全就是正牌禁區球員的工夫,所以我們都說Okur是「會投三分的中前鋒」,而不說他是「能在禁區廝混的鋒衛」。


於是說著說著,那位能頂爵士側翼的大前鋒之條件又多一項,那就是具有低位腳步,以「確保」他真的是大前鋒。
 
說到這裡,條件已經累積為,可在前場活動,有及格的力量與機動性。傳球能力不強求,但要對自己在總體陣中的工作有概念,亦即有綠葉的特質。而切入與外線兩個能力,都有是最好,但只有一項也行,不過無論如何必須精緻。換句話說,就是至少要擁有一項能夠支援長人組、進而擴大整個空檔的絕招。
 
除此之外因為他本身是大前鋒,所以他必須要有合格的禁區腳步以及籃板能力;但因為要打側翼工作,所以也必須具備堪用的面框手段以及部分對位防守到敵方小前鋒的能力。
 
等等等等,諸如此類。條件其實不嚴,但是很繁瑣,因為這個遊戲必須兼顧規則面的定義以及實際面的需求。


基本條件已經出來,可是或許有人會疑問:為什麼一定要用大前鋒來頂爵士小前鋒的工作咧?
 
啊不就告訴你說是我天馬行空的狂想遊戲了嗎!嗯,我的意思是說,這除了是我一己的好玩心態之外,還有一個「梗」其實是為了配合爵士隊「大肉體陣容」的風格。
 
爵士隊在2006~2007球季的籃板鞏固能力冠絕全聯盟,靠的就是這多彩多姿的「大前鋒海」。因此如果真能把這套重裝備的規格也架設到側翼組上,或許能發展出不一樣的趣味也說不定。然而在此戲耍的同時我們卻也不能忽略側翼組本身的任務設定呀,所以難度更高,樂趣也更變態了。
 
再加上我們前面說過,爵士隊的小前鋒位置幾乎已經成為隊上大前鋒的「死穴」,堪堪就要演變為「誰去接這個位置誰就倒楣」的狀態了,所以這個時候來想想是否有那位「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反骨好漢存在,就變得格外有深意。


對了,附帶一提,除了上季頂到小前鋒的Kirilenko、以及本季開始練小前鋒球路的Millsap以外,在前一陣子Kirilenko放話離隊鬧得最兇的那段時間,還傳出了Sloan教練與控衛Deron討論將Kirilenko放回大前鋒、而讓中鋒Okur改打小前鋒的耳語。
 
不過這個話題在訓練營以及熱身賽開打後、大家明顯看到Okur還是穩穩地在長人組打他的中鋒,於是就不了了之矣。
 
總而言之現在全爵士隊的大前鋒當中除了Boozer以外,真的是所有人都被這個「轉組」的颱風尾掃到過,雖然不至於是「避之唯恐不及」啦,但是某種程度上「人人自危」倒也不算誇張。


打個籃球搞到這樣,也真夠「黑色幽默」了,那麼既然都已經幽默了,就不如給再它用力地黑色下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去尋找那位有辦法把爵士小前鋒工作做好的「勇者」大前鋒。
 
總而言之,狂想而已。不過好歹是在繁繁複複絮絮叨叨之中,綜合了一些「尋找能在爵士隊勝任小前鋒的大前鋒」之動機及其條件。
 
說到此,不知您心中是否已產生合適人選了呢?如果您有好的人選,歡迎您儘管提出來分享唷。或者甚至可以乾脆投搞到「籃球邦」呢!


    至於我個人,倒確實是想到了幾位有趣的人選,不過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我們下回再說。

    附錄:網友「摸~~~~~~~~~~~~~~~~~~~~摸」留言過長,造成版面移位,不得以只好刪除其留言,不過已將原留言被份補錄於下,標題為「終於真相大白」:

 還好你最後有說明,不然我打從一開始就搞不懂為什麼要找"能打小前鋒的大前鋒"
 
不過就算你有這條但書,我心目中那個人選依舊可以勝任,繼續維持小大個人滿為患的特色
 
你知道我說的是誰XD 

 
以下則為我的回應:我知道你說的是誰,我還知道你是誰。你是籃球邦發文數最少的優質寫手。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