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Deron入選美國代表隊、擔任Kidd的「貼身小弟」,是有其代表意義的,但這也並不代表美國隊真的就非得由他接Kidd的棒子不可。真正負責任的觀察,應該還是要從比賽的實際面去切入與發想。

而關於這點、我首先想說,既然K教練現在手上早已經有了現成的培訓材料(Deron)、有現成的培訓配套(同為年輕球員、且多半也在垃圾時間與Deron一同綑綁上場的活塞隊Prince、與黃蜂隊Chandler等人)、甚至連現成的最佳導師都有了(Jason Kidd),而且Kidd與Deron平時在場外就已經「私相授受」練起來,再加上勝負已定、而對手為了國家榮譽必定依然會盡力奮戰,等等之類眾多利基,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完美的大量吸取經驗值兼驗收成果兼做調度調整的時間?
 
說句不客氣一點的,在那麼「長」又「多」的垃圾時間中,K教練不拿來善加利用玩一點有利無害的計劃、那你說他還能幹嘛?只坐在場邊猛灌果汁嗎?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Deron的「入選」很有世代交替的「象徵意義」;而Deron在隊中的表現以及被教練所運用的方式,則是把那個世代交替「落實來執行」----而且不只是在練球時說說而已,是真正到戰場上去與新同袍們一起開槍。

 
那麼如果你已經同意Deron是現階段美國隊控衛世代交替的人選,而K教練也確實利用這個機會演練「二軍」、實驗第二套陣容的話,我們可以接著來看看Deron到底在這操演中表現得如何。
 
帳面上來說,Deron此次美洲盃十場全勤,平均每場可上14.3分鐘,正好就是大約所謂的垃圾時間(比賽結束前的10到12分鐘)、再加上一點點調節主將體力時上來跑動的時間。
 
平均每場比賽出手3.1次,真的很有Jason Kidd的風格,不過總體命中率有六成三一,為相當有水準的表現,場均4.7分,當然畢竟美國隊用不到他得分,因此這算是很合理但亦並不很重要的部分,可謂稱職而已。此外比較出色的數據應該要屬平均每場有4.6助攻的表現,考量到他只有14.3分鐘的上場時間,這樣的表現應屬水準之上。

 
不過就像前面說的一樣,如果只看數據那Deron在NBA還比Kidd漂亮,所以真正重要的東西應是賽場上的處理,及其背後的意義。關於這點,比較值得一提的就是Deron在場上搭配的隊友們了,在多數時間的主要「併肩作戰伙伴」(亦即大量消化垃圾時間的好朋友們)通常都是活塞隊的「小王子」Tayshaun Prince以及黃蜂隊的中鋒Tyson Chandler。
 
他們確實演練了不少半場的套路。例如:Chandler上來幫Deron一個單擋,兩人拆開後Deron可以自行取分、或伺機傳給切往籃下的Chandler、或與Chandler換個邊再擋再拆一次、甚至可以趁對手將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時把球傳給弱邊的射手----就場上實際情況而言,這射手通常是Michael Redd或Mike Miller。

 
有鑑於Chandler進攻能力並非很強,因此這套路實地演練下來的結果Deron多半還是以外傳射手做收,而這也是Deron大部分在美錦賽助攻的來源。另外在末幾場比賽中Chandler上場的時間減少了,此時與Deron搭配的中鋒多半是Amare Stoudemire,這時擋拆以後傳內線的套路於是出現不少,成功率也較高了。
 
又或者是Deron可以在運球過半場後將球送給上來四十五度角接應的搖擺人----絕大部分是小王子Prince,而後Deron空手做個切入沉底,讓Prince來持球做「set up」,Prince可以伺機單打、或是高吊內線、或是大角度將球轉移到弱邊射手處,等等。

 
總之這半場套路有很多可能,也有很多變化,以上只是簡單舉幾個例。重點是說當Deron在場上時,與他搭配的通常不會是先發的巨星級搖擺人例如Kobe、LeBron James、Carmelo Anthony等等。於是當Deron等「垃圾時間年輕朋友們」上場時,美國隊的進攻模式往往一變:從原本壓迫防守、快攻反擊、強調早期攻勢的套路,變為以擋拆為起手、布置弱邊埋伏、增加傳導次數的系統戰。
 
由此可知,Deron打的雖然是垃圾時間,但他在隊中也不是全無「貢獻」,他代表的是迥異於先發陣容的另一種體系,而他還是這套體系的主控,不過當然、現階段這個「二軍」的體系打起來效果是不如先發陣容來得有威力(也不如「過渡陣容」也就是主力替補們例如Redd、Stoudemire、Billups等人來得穩定可靠),但這到底是一個正面的嘗試,具有正面的意義,並且獲得了正面的成效。
 
於是Deron既是在先天上象徵著控衛世代交替的意義、且又於實戰中成為重點練兵的核心、因此以這兩點來綜合觀之,我們可以說、Deron這次美錦賽雖然在觀眾眼中是個存在感很低的嫩咖,但是他真正的定位、卻也並非表面上看似的那樣可有可無。 


當然我必須承認,以上所說都算是些比冷門的切入點,特別是相當偏於「爵士方」的切入點。不過坦白說,對一個爵士迷而言,任何一切有關爵士隊資訊的蛛絲馬跡我們都不願意漏掉,都十分渴望能從中發掘出一些一般報導上看不到的東西。
 
總之不管怎麼說、不管Deron真的只是湊數的或真的承擔了那麼大的希望、單單就他入選的事實、以及在實戰中的表現,無疑都足以支撐我們對Deron的莫大肯定。特別是他從此一役後便等於是背上了一個「連美國隊官方都認可的明日之星」的光環。而爵士隊擁這樣的新星在陣中,實在是令球迷們非常興奮、也非常欣慰:
 
經過這兩季NBA的淬鍊,Deron已經成為爵士隊的實質領袖了;而經過這一個夏天在美洲盃的征戰,Deron也已成為美國隊未來領袖的「口袋人選」了。對此,身為一個爵士迷,不只是有一種「爵士隊未來可望匯集非常多的關注」這樣的期待感。此外還同時有一種「吾道不孤」的感慨:
 
終於、這支因為嚴謹而往往被誤認為枯燥的球隊,經由新星Deron的「浮上檯面」,總算可以讓我們重新檢視一下:究竟籃球是打得漂亮比較重要、還是打得有效比較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