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爵士兩大支柱Stockton與Malone相繼離隊,球隊頓失重心。而此時在一片悽風苦雨、流言蜚語中,率先跳出來穩定軍心的,正是那「總是不斷有球員與之關係交惡」的老帥,Jerry Sloan。 

當時有風聲說在兩位巨星離隊,隊上無兵可用之下,這位老帥為保一世英名極有可能會告老還鄉,結果這位硬漢果然並非只是嘴上強硬而已,他的確實踐了他嚴格的教誨,在一切情勢皆不利的情況下,與球隊延長了合約,並且率領著一群薪資總和未達NBA規定之「下限」的便宜貨們,打出了42勝40敗、過五成勝率、差一點點就能進入季後賽(要是在東區、早進了)的「奇蹟」成績。
 
有人說,NBA欠Sloan教練「好幾座」年度最佳教練獎,往年如何我不敢說,而一年,著實欠得特別大!我在想,如果把每位教練在每年最佳教練獎的得分累積起來,說不定Sloan會是「史上最佳教練」的積分總冠軍吧!
 
於是這2003~2004球季,可以說是這位傳奇教練最傳奇的一年。而吊詭的是,這位教練在這一年養出的一位閃亮球星,卻在一個多禮拜以前砰擊這位傳奇教練到絲毫不留情面的地步。


2003~2004球季,爵士隊迭失大將,補強履履失利,全隊上上下下,除了老教練Sloan還是那副老臉以外,似乎再也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期待的了。不過NBA生涯邁入第三年的「AK47」將很快地告訴你、爵士隊的「看頭」在哪裡。
 
這位精瘦但敏捷的前鋒,以稍微劣勢的身材頂上Malone離隊後爵士先發大前鋒的位置(先發小前鋒則依然是悍將Harpring),沒想到卻獲得意外的成功。
 
這Kirilenko神出鬼沒的空切、補籃、二次進攻,總是令對手眼花撩亂、防不勝防,再加上他矯健的身手全場飛奔、協防補防、更是為對手帶來極大壓力。
 
這年,他出賽78場全數先發,而一切數據是既全面、又飆高,平均每場可有16.5分、8.1籃板、2.8火鍋、1.9抄截、3.1助攻,是NBA史上第一個火鍋與抄截數都進入聯盟前五名的球員,獲選年度防守第二隊,以及生涯首度(也是迄今唯一一度)的明星賽。
 
除此之外,還在2003年年底創下兩次「5x5」的紀錄:亦即得分、籃板、助攻、火鍋、抄截,這五項籃球統計當中的正面數據均達到五次以上!這是一個極端難得也極端全面的可怕指標,在此前十年,也只有1999年的Divac以及2001年的Tinsley曾經分別達到過一次,而這年Kirilenko在一年內就出現兩次!


這一年爵士絕處逢生,Kirilenko意氣風發,可以說是他NBA生涯到目前為止最亮眼的一年。不過這段往事在如今重新審視,其實可以發現Kirilenko在爵士地位日漸低落不是沒有原因的。
 
而這原因就正如前幾篇「三年一嘆」中所曾提過、像他這種「太全能」的球員,往往只宜在「蜀中無大將」的球隊中才能發揮其完整的實力。因為他在所有項目中都是全隊最優秀的人,所以他才不會被壓抑到任何一個部分。
 
然而事實證明這樣一個全能球員所率領的球隊往往只能算是一支球隊的過度期,而不能說是一支球隊合理的長久穩定模式。因為這樣的球隊雖然帳面過得去,但總體戰力到底還是不如人。


這從爵士這年勉強突破五成勝率,但依然進不了季後賽便可知:曾有過光榮傳統的爵士,是不會甘心止步於此的,所以球隊勢必要補強,系統勢必要深化,而分工勢必要精緻,這,才是一支有穩定競爭力的球隊所應努力的方向。
 
於是,Kirilenko的全能雖好用,但當爵士漸次補齊各方面的功能之後,便用不到他「所有」的能力了。爵士可能只對他一兩項無法替代的能力有所倚重(就事實看來,就是他的補防、協防、尤其是火鍋與抄截能力),而將他的其它功能交由更「專精」的人才執行了。
 
就整體球隊發展來看,這是合理的,但就當事人Kirilenko來看,則不免感到自己怎麼「重要性日漸下降」、且甚至「許多地方都被壓抑」了。他心中的天平早已傾斜,而他複雜的迷惘情緒也漸漸由不安升高到不滿,再加上合約、教練、數據、戰績、隊友表現、等等諸多因素的多重比較,終於令那天平崩解,情緒爆發,鬧到如今不可收拾之境也。


巔峰的2003~2004球季過去,隨著爵士隊總體戰力的補強,Kirilenko的定位註定將有所調整,可惜的是,他似乎一直沒有體認到這一點,也確實如他所說,沒有人直接了當地這樣告訴他。相反地,爵士當時給他的「善意」,卻被他日後拿來做了錯誤的解讀。
 
這裡指的,是他頂級價碼的延長合約。
 
2004年10月,幾經搓商之後,爵士與Kirilenko簽下了六年8600萬的頂級合約。而當時的Kirilenko並不像現在的他、說什麼「薪資對我的意義不大,我最在意的是我能否神采奕奕地打球」,當時他的說法是,他看到灰熊隊的Gasol表現是17.7分、7.7籃板、而與母隊簽下了六年8600萬的約;他表現是16.5分8.1籃板,他也要得到他應得的錢。他甚至還說,他當然可以在沒有換約的情況下為爵士打球啊,他不想,但是他可以。
 
最後他尚舉了Carlos Boozer與Mehmet Okur為例。是的,爵士在那年夏天分別以年平均1100多萬與800多萬的價碼簽下這兩位前場球員,這,就是前面說的「補強」。當然當時沒有人意識到這兩人的入隊將會大大瓜分Kirilenko的得分與籃板表現。甚至Kirilenko還以這兩人為例,說爵士都肯花如此大錢盤來這兩位球員了,為何不肯給「當家球星」更大的合約?
 
結果,真是造化弄人,當年Kirilenko辛苦要來的全隊最高薪,反而在今天成為了他被眾人批判的切入點、以及他拿來指責爵士隊的雙面刃。


2004~2005球季,花了大錢補強與續約的爵士與Kirilenko都摩拳擦掌,準備好好大幹一番。
 
沒想到才開季沒多久,前幾場比賽連續演出得分籃板雙位數的禁區大將Boozer便因傷離場,整季報銷。主力控衛Carlos Arroyo與總教練Sloan不和,被賤價甩賣到活塞隊。
 
Kirilenko也是相當不順,受傷勢困擾打打停停,整季只出賽了41場,雖然以場均3.3火鍋勇奪火鍋王、還連莊年度防守第二隊,但爵士總體戰績卻是鴉鴉烏,只搞了個26勝56敗,是爵士22年來最差的戰績,說什麼季後賽?沒墊底就不錯了!(還真的沒墊底,其實是倒數第四)


這年的Kirilenko若扣除傷停時期,其實表現還算不錯,但是主將們的連番受傷對他最不利的一點乃是:他沒有機會將他自由奔放的球風,與他球風嚴謹的新隊友們Boozer與Okur做調整磨合。而更不利的一點,還在後頭:
 
爵士隊因為如此差勁的戰績、於是有了很好的選秀機會來獲得傑出的球員。而這個球員,即將以優異的組織能力與領袖氣質、來奪走Kirilenko的戰術主導權以及球隊老大的地位,甚至在Kirilenko向球隊發炮時,一馬當先以重炮還擊,這人,就是三個多禮拜以前我們大量介紹過的Deron Williams。


2005~2006球季,隨著天份的累積,人手的備齊,爵士隊終於在他們拿手的系統戰中搜集到了必須的原料:即一個才華洋溢的控衛,以及一個在低位有威脅性的長人。
 
材料漸次完整,於是全能球員Kirilenko他全能的「必要性」也就漸次減弱,也是從這個球季開始,出現了Kirilenko與Sloan之間有所齷齪的傳聞。
 
那是在2006年的3月份----注意這個時間點,這是受傷好久的Boozer終於歸隊,而表現起起伏伏的Deron正式受到穩定重用的時候,亦即,「新爵士」的主力們首度團聚在一起的時候,拉出一波連勝,又是差一點點便能進入季後賽。
 
在這個微妙的時刻,曾有那麼一篇報導,說Kirilenko情感豐富,他需要多點關愛,而不喜歡別人對他吼叫;而Sloan也確曾為此做出細微的調整修改,可能Kirilenko認為不夠,但他沒有意識到這已是Sloan非常大的讓步了。當時,他們是這麼進行的:


Kirilenko首先對記者說,他有點困惑,他不喜歡有人對他大吼大叫,他能忍受,但不喜歡,他還說他往往得分不多,而這令他心裡「不踏實」,若是勝負分明倒還好,若是戰況膠著,他會認為自己應當跳出來承擔責任,得些有價值的分數,但這種時候球卻很少到他手上,這令他相當困惑。
 
而第二天早上,Sloan也透過對記者談話的方式進行了回應,他説他知道自己的吼叫風格有時會對Kirilenko造成困擾,他確實必須試著調整自己的方式,但同樣重要的是,他也必須讓其它球員明白他們努力到底是為了什麼。
 
Sloan的信念是,有人犯了錯,就必須為此負責,而不管他是明星球員或是什麼身份;他說他十分尊重且肯定Kirilenko對球隊的貢獻,但Kirilenko認為他不公平的地方其實恰恰是他公平的地方:
 
Sloan希望Kirilenko更好,因為他是如此全能,所以Sloan才會把更多的要求放在他身上,Kirilenko把Sloan對他滿心期待的督促、誤解為教練對他過度的挑剔,因此備感委屈。


最後這個事件,是以Sloan「打算將Kirilenko塑造成一個偉大球員」,以及Kirilenko「做一個好球員是我的職責,我要做的就是聽教練的並把他的想法實現在場上」這樣充滿光明的話語作結。
 
當然這東西在當時於表面上似是解決了,不過如今來看,更像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到底這三尺寒冰之結成是個怎麼樣的狀況?我們下回再說。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