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有古之俠風」的Villaneuva之後,這邊想提出一個球路截然不同的人選來互為印證,他、就是現在在紐約尼克隊的David Lee

David Lee

        很驚訝嗎?對,坦白說
David Lee這個答案可以說是「全錯」。
 
他毫無疑問,板上釘釘,是個徹頭徹尾的大前鋒,除非有什麼爆炸性的開竅,否則以他的材料與風格,要轉職成小前鋒應該是簡直不可能。
 
身高69吋體重249磅的他,在佛羅里達大學時代主要打的就是標準大前鋒的工作,甚至在大學前兩年還是打全職中鋒的。
 
他最大的長處就是在於體能很不錯,在禁區內的破壞力十足,低位動作流暢,腳步好,其大學生涯百分之六十二的命中率破了當時佛羅里達大學的紀錄,更有甚者,他在大學時期增加了至少十五磅以上的肌肉。
 
NBA以後變本加厲,不但肯拚肯搶肯做一切髒活累活,還展現對籃板球無比的狂熱。
 
其實他從大學時代開始、籃下的卡位工作一直不能說做得很好,而總是靠著旺盛的精力、過人的體能、以及超凡的熱情來衝殺爭球。


 
所以,根據大前鋒「powerforward的定義,他還真是「有夠power」,乃標準到不行的本格派大前鋒,就是硬生生地靠他的力量在內線討飯吃,並且還不惜增重增肌肉,降低機動力來提高他的力量。
 
於是左看右看,都會發現他不但是個典型的大前鋒,甚至還離小前鋒還越來越遠。
 
不過,會在此處提出他來,並非無的放矢。
 
Lee的小前鋒情緣 
 
首先,他其實跟小前鋒這個位置很有緣,只是有緣無份,才走到今天這地步。
 
這要從他2001獲得高中麥當勞冠籃大賽冠軍開始說起。當時他還只是一張白紙,尚未定型,而已經確定的只有他體能非常勁爆,既靈活又有力量,如果這個時候就進入NBA,當可與Josh Smith一樣,早期規劃,早期培養。
 
不過當然他那時除了體能以外,球技方面是尚不夠格的。於是他去了佛羅里達大學。
 
佛羅里達大學也像NBA球隊一樣,看到當時的David Lee就像看到一塊白淨淨的璞玉,好捏好揉,而佛大根據當時隊型需要,決定把他練做「可以扛中鋒的大前鋒」。
 
當然,Lee是擁有這樣的條件的,而他為了達成這個任務,除了進行這方面技藝的增進以外,到了某一程度後他為了更進一步,不得不在力量與機動力之間做個取捨,而他因為被當成一位更接近中鋒的大前鋒在培養的,所以他當然只能就力量而犧牲機動力了。


 
於是,因為這樣的際遇,終使得他越來越往大前鋒位置固著了。
 
在與小前鋒位置「擦身而過」第一次之後,他於2005年第30順位,也就是第一輪的吊車尾被尼克隊選中。
 
在選秀期間,曾有部分選秀網站預測他進NBA後或許有可能往小前鋒位置發展,不過因為他大學四年都打大前鋒,基本上球風已經固定,且其優秀大前鋒的形象已深植人心,所以要NBA球隊狠下心來專把他往小前鋒練去,也真是不容易。
 
說到選走他的尼克隊,當時已有優秀的小前鋒Quentin Richardson與潛力股Trevor Ariza,而在大前鋒位置上缺乏天份,所以當時是讓Lee優先選擇往大前鋒方向發展。這,或許可以說是Lee與小前鋒錯過的第二次。
 
同年的第6順位,尼克隊還選了來自亞歷桑那大學,高達611吋的中前鋒Channing Frye,這Frye也是一位天份洋溢的年輕長人,而他擁有的是Lee最為缺乏的面框能力,於是就算Lee持續打他的大前鋒,他還是不可避免地被同梯的Frye給擠壓到了。
 
那年Frye出賽65場、平均每場可上24.2分鐘,奪下12.3分,入選年度新人第一隊。而Lee雖然出賽略多、有67場,但平均每場只能上不到17分鐘,平均得分更只有5.1分而已。


 
不過,隔年,也就是剛剛過去的20062007球季,「大前鋒」這個東西終於還是回歸到「power」的概念上了。
 
Frye不知道什麼緣故,看起來不若前一年那樣有活力,使得他雖然出賽72場有59場先發,上場時間較前一年略增,但得分、籃板、火鍋等各項數據卻都較前一年降低,尤其是平均得分驟降三分,這對一個一直很受重用的潛力新秀來說真的是一件費解的事。
 
Lee,在這一年上靠著前面說過的拚勁與熱情,從板凳席上出來,表現非常勇猛,雖然受到傷勢困擾,整年只出賽了58場,但每場平均可上到將近30分鐘的時間,這已經是接近先發球員等級的重用程度了。
 
而且在這時間內他可以拿下10.710.4籃板「雙十」的優異成績,籃板率高達20.4,也就是說當他在場上時,全場有20.4%的籃板是會被他拿下來的,這樣的表現,可在全NBA排到第四位,而其真實命中率(true shooting %,是一種考量到出手類型的命中率指標,可以綜合三分球與罰球的命中率於一體,具體看出球員的得分把握性)更是排名全聯盟第三!
 
如此優異的表現,令他代表入選了二月份新秀對抗賽的二年級代表隊,在這場比賽中他與我們爵士隊的控衛Deron配合得不亦樂乎,常看到球過半場後Deron就往禁區Lee那裡塞,Lee接球後跳起來就往籃框那裡塞,然後就可以回防了,Lee全場投1212,獲頒了新秀對抗賽的MVP


 
以上種種,頓時使得David Lee成為今年尼克隊最被人稱道的亮點之一,尼克總管兼總教練Isiah Thomas更是數度宣稱David Lee是紐約的非賣品。
 
Lee與爵士 
 
對了,說到這裡我都差點忘記現在的命題是「尋找能在爵士系統下勝任小前鋒的大前鋒」。
 
David Lee打大前鋒績效極高這是無庸置疑,但是我卻也不認為他就能在爵士隊做好側翼工作,坦白說我認為他做不好。
 
因為他面框技巧實在太貧乏,聽說近來中距離略有進步,但是運球什麼的依然完全不行,更別說我們前面一直強調的「機動力」了。現階段的他事實上只有在籃下才有進攻威脅性,因此完全無法為系統的長人提供什麼戰略幫助。
 
不過雖然如此,我還是提名他,不為別的,而是我發現他的處境其實與爵士隊裡那些「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抓去打小前鋒」的大前鋒們有異曲同工之妙。
 
Lee的小前鋒孽緣 
 
今年夏天,尼克隊送出他們失魂落魄的先發大前鋒Channing Frye,向拓荒者隊換來了低位進攻的高手Zach Randolph


 
Randolph一來,等於是在Lee的面前立起一道更加龐大的背影,Randolph去年可是「2010籃板」俱樂部的優質長人,而且其所擅長的是油漆區內的背框攻擊,這些項目都剛好與David Lee的利基重疊。
 
一般預料,Lee恐怕不容易與Randolph做區隔,而且這兩人都是69左右的身高,兩人一起上則或許有人必須頂到中鋒,無論那人是誰,對尼克防守隊型都將會是一大負擔。
 
況且尼克隊的主戰中鋒Eddy Curry也是個喜歡在低位肆虐的好戰份子,這使得Lee現在等於是被同隊的兩個明星級前場給「擠到後面來」了。
 
當然這個後面,指的是球場站位的後面,而不是板凳後面。
 
事實上Lee身為最受球迷喜愛也最受教練器重的好用球員,是沒有人會捨得把他放著不用的,可是他受到RandolphCurry的擠壓卻又如此明顯,那到底該怎麼辦呢?
 
對,沒錯,此時傳出Lee正在練習小前鋒套路的消息。這與爵士隊為了讓Kirilenko多打一點大前鋒、而傳出讓搏命派大前鋒菜鳥Paul Millsap多練點小前鋒的故事、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LeeMillsap,都是以高效率、肯拚搶、對籃板掌握特別有心得,而深受球迷讚賞喜愛,在隊中佔有一席之地。而現在,同樣是為了妥善安放隊中其它大牌球員,而同樣被迫從大前鋒往小前鋒方向移動。
 
Millsap曾說他對此還不太順手,而熱身賽期間,因為各球員上場時間短又錯開,所以我們尚難觀察出到底Millsap是打了多少小前鋒的工作。
 
倒是Lee、據說有記者曾看到他在離籃框15呎的地方投107,他自己也曾發下豪語說,如果球隊需要他與RandolphCurry同上,他可以打小前鋒!
 
那麼他到底是否真的會打到小前鋒呢?坦白說我認為機會不大,頂多就是當他們三人同上時,為了讓站位錯開,而會令Lee走到相對於小前鋒的點上罷了,真正「打起來」的時候,他應該還是絕大多數運用大前鋒手段才對。
 
不過,因為Lee有這個巧合,剛好因為陣容的關係,而面臨到或許必須以大前鋒身份硬扛小前鋒工作,這樣的處境與當今爵士隊可謂遙相呼應,所以我才提出這「完全不對盤」的答案來增添風味。


 
再加上他在新秀對抗賽時與Deron Williams「一見如故」的美好配合,更是令人神馳天外,不加他這一筆都不行了!
 
正式組說完一半了
 
以上兩篇所提的Charlie VillaneuvaDavid Lee,一個是真的有本事以大前鋒之身頂小前鋒的人物,並且真的曾在NBA有過短暫打到全職小前鋒的經驗;另一個則是完全的大前鋒,只因當前陣容之故偶爾必須走到小前鋒位置上。
 
而我底下要提的這第三個人物,則是與前面所說的Steve Novak有些許類似:他也是在大學時代打了四年大前鋒的人物,而在進入NBA之後因為身高的劣勢而被要求敢打小前鋒。
 
不過他的球風與Novak可謂大大不同,他是一員能征慣戰的猛將,而在NBA轉型時,則非常妥當地把他在大學時期用以大前鋒的優勢、轉化為小前鋒工作上的成果、因此克服了困境,成功完成轉職小前鋒的任務。
 
換言之,這位球員的故事與前面兩人又都不同,他雖然原本是個大前鋒,但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及早找出他所能轉變的、以及所不能轉變的東西之間、的關聯,所以順利成功。


 
他是誰呢?我們下回說。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