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Kirilenko於2006年3月份爆發的不滿、已在前面「鋒線話題」的系列文章中說過,只不過當時並沒有人意識到這其實是他戰略任務上被「轉組」、然後適應不良、所以才發出的不平之鳴。


當時Kirilenko只是說他得分不多,令他心裡不踏實,同時Sloan教練大吼大叫的風格也令情感豐富的他難以適應,而Sloan則是說因為Kirilenko的全能令他對Kirilenko的要求很多,所以愛之深責之切了。
 
這段故事在當時引起的關切不多,不過如今看來倒是別有深味。Kirilenko很明顯地是從「戰術獲益的角色」被「降級」為「提出戰術支援給別人」的角色,他能感受到自己在戰術上份量的下降,但可能卻不明白此中真正的緣由。
 
而Sloan的說法其實很好了解,他開口閉口提到的Kirilenko的「全能」而不是得分能力,明顯地就是表明現在有了更合適的長人組進攻人選,所以得分能力相對不強的Kirilenko實在不要再留在長人組裡面搶著得分了。
 
相反地他的全能應該可以很完美地做好側翼組那些細瑣的支援工作,所以把他「轉組」並非「降級」,反而是「適才適所」甚至可以說是「另有重用」了。


不過這個調整的思路雖然理性而正確,但也確實沒有考量到人類心理層面一些細微的東西。簡單來說,Kirilenko是「曾經滄海難為水」了。
 
他曾在長人組中享盡主將級的資源,也確實提供出明星級的貢獻,沒想到「橫空出世」了兩個火力強大的Boozer與Okur,令得他不得不退出最順手也最風光的大前鋒位置。
 
而且Kirilenko還不像Okur一樣:Okur有頂到中鋒的能力、還有堪稱爵士全隊最可靠的外線能力,所以雖然在進攻的重要性上不如Boozer,但還是總能分到好些球來投。
 
Kirilenko外線沒Okur行,在內線取分又沒Boozer行,更不巧的是他的「第二位置」是小前鋒,而更更不巧是爵士隊的小前鋒與大前鋒雖然只差一個字但是在任務分配上卻是差了一整組,所以Kirilenko適應不良,抑鬱難伸,抱怨連連,也就情有可原了。


時間來到隔年,也就是剛剛結束的2006~2007球季,爵士的「三個明星級大前鋒」終於合作了一個完整的球季,其中當然以「適才適所」的Boozer表現最佳,出賽74場全為先發大前鋒,拿下20.9分11.7籃板的絕佳成績,進入明星賽。
 
而另一位前鋒Mehmet Okur則繼續做他「會投外線的中鋒」工作,留在長人組內接受系統的幫助,因此也有17.6分9.6籃板的表現,也入選明星賽。
 
唯獨可憐的就是Kirilenko了。他「被迫」轉打小前鋒,當然其實他也不是打不來小前鋒,只是小前鋒在爵士隊中的地位、重要性、以及任務性質都與他之前在長人組時呼風喚雨的情景完全不同了,導致他整個信心大壞,因此數據表現也較前一年打了整整對折!
 
這也就是說、他雖然「有能力」打小前鋒,但是在爵士隊真正要把小前鋒(乃至於整個側翼工作)給打好、他還必須有那個「不一樣的心態」才行。


坦白說在目前爵士隊陣容中,優秀的大前鋒有點「過多」了,但「真正合用」的小前鋒嚴格說起來只有Matt Harpring一人。
 
Harprong球風紮實強悍,能投外線,能在籃下攪和,能自行運球撞開一條血路,上籃流暢穩健,而且能夠做好許多髒活細活,使得他可以頂先發,也可以打替補,可以扛主力,也可以勝任第六人。
 
這樣子的人物,才是爵士隊側翼組最合適的人才----這裡指的不只是他的球技,而更指的是他的心態,他成熟而踏實,做什麼像什麼,交給他什麼工作,就做好什麼工作,不求個人的數據表現,而只妥善完成任務,所以他成為總教練Sloan的愛將,成為爵士隊運轉順利的關鍵最佳第六人,也成為爵士系統側翼組一個最稱職的典範。


Kirilenko曾經滄海難為水,他的「全能」在總教練Sloan眼中看來是側翼組非常棒的資產,可惜他本人調適不來,不但沒有發揮他在側翼工作中本有的利基,反而令教練Sloan認為他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因此陷入惡性循環:兩造誤會越來越大,而Kirilenko積怨越來越深了。
 
最近,在爵士老闆Larry Miller的主持下,總教練Sloan、總管O’Connor、以及Kirilenko本人,各方人馬聚首展開了一次面對面的溝通,溝通的詳情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就表面上而言是把Kirilenko的心情給暫時穩下來了,給了各方都有一個臺階下。
 
那麼現在知道問題癥結所在後,據說爵士總教練Jerry Sloan正考慮將Kirilenko擺回他最適應的大前鋒位置,但這個工作並不如想像中簡單。
 
首先當Kirilenko與Boozer以及Okur等人同上的時候,他是無論如何打不到大前鋒位置的,所以唯有讓他與替補球員同時上場,他打到大前鋒才有意義可言。不過這樣一來,可就苦了其它正牌的大前鋒替補了,首當其衝的,就是入選新人第二隊的菜鳥Paul Millsap。


Millsap官方身高僅有6呎8,比Kirilenko還矮一吋,不過走的卻是非常紮實且標準的大前鋒球路,來自路易西安那理工大學,是爵士傳奇大前鋒Karl Malone的小學弟。
 
他在籃下的空間感極好,大學時代曾是NCAA連續三屆的籃板王,為美國大學籃壇絕無僅有的紀錄。低位腳步不錯,中距離也有一手,所以他雖然矮,但卻是個相當有效率的正牌大前鋒。事實上他新秀年一整年全勤82場,場場都是擔任大前鋒的位置。
 
不過他可憐就可憐在又矮又菜,薪水更只有上個月放話要離隊的Kirilenko的兩百分之一,於是當Kirilenko在訓練營前夕經由老闆「居中協調」並與總教練Sloan「溝通」之後,從這個訓練營開始,Millsap突然被要求改練小前鋒球路。據他自己的說法,他一時之間很難適應,練了許久,依然不甚順手。


於是從這邊就可以再次看出,爵士隊小前鋒位置是如何成為優秀大前鋒們的噩夢了,也就是本系列第一篇一開頭所提到的那三點:
 
從系統上言,大前鋒左右逢源,而小前鋒吃力不討好且更需要的是輔助型的技藝與智慧。
 
從陣容上言,爵士隊有許多各具特色的優質大前鋒,但真正的純小前鋒其實很短缺。
 
從實務上言,拉現役大前鋒來頂小前鋒位置實在是問題多多,要嘛是有「球路不合」的外在問題、要嘛就是有「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內在問題。


這些問題到底將如何解決,我不知道,但是根據爵士最近的動向,我認為新球季他們還是會讓Kirilenko繼續打先發小前鋒,當然Kirilenko還是會一樣鬱悶,只是這季較不同的是爵士會在Boozer下場之後讓Kirilenko去打回他順手的大前鋒位置,好歹快活一下,而當Kirilenko回長人組「重溫舊夢」的時候、其小前鋒位置多半會是由正牌的完美爵士小前鋒Matt Harpring來補上。
 
但考量到Harpring太好用而還必須負擔其它瑣碎的任務,所以此時的替補小前鋒也有可能是Paul Millsap,不過原職大前鋒的Millsap勢必會因此調動而有所陣痛,此角色對他的績效到底會有何影響,尚難預料。


或者替補小前鋒不是Millsap,而是最近在熱身賽表現搶眼的Ronnie Brewer。不過這樣一來Millsap這位高效率的球員的上場時間就會被壓縮得不像話了:他原有替補大前鋒的工作被Kirilenko搶去做,而多出來的小前鋒時間又被Brewer拿去分,這樣使用一位優秀的球員,實在是浪費。
 
更有甚者,Kirilenko能進入長人組搶時間,但長人組當中得分能力更好的Boozer與Okur卻無法進入側翼組搶回來,不客氣一點講,這簡直有點矯枉過正到近似「劣幣驅逐良幣」了。
 
總而言之,說來說去,以上是新球季對Kirilenko最有可能的安排方法,但這些方法都只能是權宜之計罷了,治標不能治本,完全沒有達成對資源最妥善的分配,換句話說,這僅僅只是為了讓Kirilenko恢復自信、而如此這般地擠壓到原有陣型,我個人是認為這相當划不來。


其實追根究柢,會發生這樣的問題,不是資源分配的緣故,而是爵士現有的資源類型實在相當失衡:高等級的長人太多,而稱職的側翼太少,使得長人組的成員勢必將被迫進入側翼組硬扛與自身不相合適的工作,更恐怖的是甚至視側翼工作為畏途。
 
所以,就當前爵士現有材料而言,最完美的配置方法應該是Kirilenko認認份份地去鑽研他小前鋒的定位與技藝,拿他其實很棒的小前鋒條件、去打出他在側翼工作上的一片天,而不要總是想著他從前在長人組當老大的日子。但這條方法,曾經滄海難為水啊,就目前情勢看來是行不通了。
 
至於「第二理性」的方法應該是拿Kirilenko這個「多出來的大前鋒」去換來「真正的小前鋒」。不過這方法說來容易,在現實上要實現可是難上加難。首先這樣的人是否真實存在就是一個問題,而要用Kirilenko去換來這樣一個人不論從交易規則上、或交易價值上,都很難提出令雙方皆願意點頭的方案。


那麼如今「現實的路」註定將僅僅差強人意,而「理想的路」終將行不通,於是下回我們不如來走走「奇幻的路」:看看聯盟中是否有哪位大前鋒、能夠勝任爵士隊的小前鋒工作吧!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