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說了一些大小前鋒混著打的實例,不過這樣的人選並不真正符合「以大前鋒之身做好爵士小前鋒工作」的趣味,而只能算是某程度的變體。但在這變體爭議的人選當中,還是有最接近「正式回答」的人物的,他,就是休士頓火箭隊的Steve Novak。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具有類似「大小前鋒混著打」資歷的球員,還有現在在勇士隊的Al Harrington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在上一個系列文章「鋒線難題」中我臆造了一個「尋找能在爵士隊勝任小前鋒的大前鋒」的遊戲,但當時我只提出了動機與規則,卻沒有提出人選。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前幾回已經說過爵士系統「長人組」、「側翼組」、「控衛」的基本架構,以及其「擴大空檔」的基本方針。而現在讓我們來假設當空檔被擴大到外線時,側翼組會面臨什麼樣的情況。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這一回,我們將先來稍微釐清一下此一系列所指的大前鋒與小前鋒為何。再來討論一下為何別人家大小前鋒都嘛可以雙挑的,但為啥到了爵士隊卻須如此涇渭分明。然後簡單列舉一些爵士隊現行側翼組的打法、以及側翼組在配合爵士系統時可能會出現的狀況。經由此一整理,或許能為我們在尋找「以大前鋒身份打爵士小前鋒」的合適人選時提供一些材料與靈感。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關於Kirilenko於2006年3月份爆發的不滿、已在前面「鋒線話題」的系列文章中說過,只不過當時並沒有人意識到這其實是他戰略任務上被「轉組」、然後適應不良、所以才發出的不平之鳴。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近來,爵士的小前鋒位置似乎變成隊上優秀大前鋒球員們的一個「噩夢」。這噩夢可以分成三個層面:一是系統上的,二是陣容上的,三是實務上的。關於這三點的內容,底下將會以兩篇的篇幅來簡單提一下;而本系列文的最後兩篇,將把重點擺在這三點結合之後所碰撞出來的一些有趣發想上。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今年夏天,Craig Smith代表灰狼隊與一群年輕球員出戰了位於賭城拉斯維加斯的夏季聯賽。早在那之前他便已經開始持續地進行重量訓練,事實上他從新人年時就有進行重量訓練的習慣,確實讓他再多甩掉幾磅肉,體格更好了。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總結Craig Smith大學四年,每年平均得分都在17到20分之間,籃板則總是在8個以上,逐年遞增,到大四那年已有場均9.4籃板了。其總共1114個籃板,為波士頓學院史上最佳;總得分2349則是波士頓學院史上第二(第一是本系列第一篇說過的Troy Bell)。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有人說爵士隊的系統總能讓平凡的球員發揮意想不到的威力、爵士教頭Sloan更是被形容為「從公車上隨便抓五個人下來就能組隊打NBA」。


Ac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